李若玫
李若玫
李若玫的創作主要來自於個人日常經驗的感受及其轉換,自事物尋常紋理及細節的凝視與反覆描畫中,尋找觸知的記憶風景。善於運用不同的手法與媒材來進行紀錄、轉化,讓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產生變化,滑移出原先的秩序,再塑其重新被觀看的可能,作品帶有特殊的詩性。近期著迷於山川草木的純粹美及生命力,試著從置身於其中的近距離擁抱中,思考當代生活與此種純粹感知間的斷裂及微妙關係。
 

http://creepinglights.tumblr.com/

相關項目

  • 2014 02/07 - 2014 04/06

    台泰熱: 一次會面之後,再次會面之前

    「如何在雨天修補漏水的屋頂?」作為OCAC Bangkok最後一檔展覽的名稱,說明了打開-當代進駐曼谷的六個月中,對於「關係」這個概念的多層次結構,也如同在提問進行式的交流過程中,該如何整理並階段性的呈現與分享我們擁有的經驗與不斷生成中的想法。我們再一次將OCAC在虛構的空間裡開放...

  • 2011 12/12 - 2012 01/13

    兩條出色的吳郭魚

    在今天,我們幾乎放棄了以「天才」、「天賦」來描述藝術家,因為藝術家也不再以炫目的技巧和獨到的文學、神學詮釋標示其特色。在前衛的典範中,「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不僅拓寬了藝術的界域,也同時表明了整個時代的「天才」的衰落,憂鬱或乖戾的氣質不再是藝術家必備的標誌,他們也不再過著孤獨而隱居生活。

  • 2014 11/05 - 2014 11/30

    城南藝事:漢字當代藝術展 | 某人曾說...

    透過一個「某人曾說…」的轉述法來描述展場過去歷史向度,這裡隱約的顯現著一個不具名者的存在,作為此次展覽的標題,「某人」並非哪個確切的人,它意味著那些多樣性的文本,諸如歷史文獻、照片、口傳軼事、各類報導文章…等。人們藉著這些訊息,重新演繹與創生新的訊息,並藉此讓它的論域延展。

  • 2013 12/07 - 2014 02/08

    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

    本展繼 2012 年底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行的同名展覽後,回到台灣再度以同名展覽作為此台泰計畫發展的一個註記。此展延續與強調這個交流過程本身的重要性,因此自 2013 年初即陸續邀請泰國藝術家來台灣進行駐地創作,透過合作以及協助的方式,讓泰國藝術家得以在台灣發展出新的作品,並藉著中山創意基地的場地,區分了三個展區,以 ThaiTai 是場偶遇嗎? ThaiTai 是種偏見嗎? ThaiTai 如何被想像?三個提問來回應本展名之概念以及此台泰計畫交流裡所激起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