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沖
黃漢沖

黃漢沖 (Jason Wee) 是一位藝術家和作家。他的藝術實踐關注於掏空群體中單一權勢的力量,並支持不同類型聲音存在的可能。他將這些獨特的歷史內涵與場域轉換成各種視覺和書寫材料,並將重點放在其結構、理想主義及未知的未來。

他也是 Grey Projects 的創始人及經營者,Grey Projects 是一個關注於策展能力、新式寫作方法及設計提案的藝術空間,同時也是圖書館與駐村空間。他是 Softblow 詩刊的編輯,亦曾在由 Plastique Kinetic Worms 出版的汽車藝術雜誌擔任編輯。 他於 2005 - 2006 年是惠特尼博物館獨立研究計畫 ( Whitney Museum Independent Study Program ) 工作室研究員之一。2008 年獲得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 ( Young Artist Award ) 的視覺類首獎,2009 年獲得新加坡美術館觀眾票選獎。

相關項目

  • 2016 05/15 - 2016 11/30

    CO- TEMPORARY:台灣-東南亞藝文交流暨論壇

    本次我們邀請來自印尼、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共計六個重要的藝術空間,其中包含駐村單位、藝廊、藝術家自營空間等,共同探討在不同的國家、宗教、文化、經濟、地域等條件下,其對於藝術生態的影響,以及藝術空間面對這樣時代脈動,其所採取的生存策略以及困境

  • 2018 09/01 - 2018 09/30

    邊境旅行 PETAMU Project

    「PETAMU」這個標題取自(印尼文與馬來文的)「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邊境旅行PETAMU Project》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線,來打開一種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在這種另類的視野裡,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之間各自於印尼、馬來西亞半島的實踐歷程,或透過藝術家進駐、訪談、創作,以及與研究員/策展人合作翻譯、訪談、研究等工作,如同在同一張地圖各自發現的不同旅人視野,進而匯聚累積,而將資料庫重新對應至地圖上的特定區塊或邊境。

    「Petamu」一字首先可理解為「群島資料庫」藝術家所指稱的「你的地圖」,其中「Peta」有「地圖」的意思,「Tamu」更可以解釋為「訪客」的意思。在跨國/文化的合作部份,我們邀請了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等四組藝術家與創作者,透過進駐創作與共同合作的旅程促成跨文化的交流方案,探索每個邊緣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翻轉、開展各種偶遇與異質的連結。

     

    展期 | 2018/09/01(六) - 09/30(日)
    開幕 | 2018/09/01(六) 6:00 PM
    地點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 |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近大橋頭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 | 每週三 - 日 14:00 - 20:00

     

    參展藝術家|

    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